行业新闻

Preen相关行业讯息在这里

交流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有哪些常见的稳压技术?

2025-08-06

在现代社会,电力已经成为支撑生产生活的核心能源,而电网电压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各类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无论是精密的实验室仪器、医疗设备,还是日常的家用电器、工业机械,都对供电电压有着严格的要求——电压过高可能烧毁设备,过低则会导致设备运行异常、效率下降。交流稳压电源作为一种能自动调整输出电压的设备,恰好解决了电网电压波动带来的问题,为设备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

无触点式稳压电源.png

一、交流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

交流稳压电源的核心功能是当输入电压(电网电压)发生波动(过高、过低或瞬间突变)时,通过内部的调节机制,使输出电压保持在设定的稳定范围内。其工作过程可概括为“检测—比较—调节—输出”四个环节,形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确保输出电压的精度和稳定性。

(一)电压检测环节

实时监测输入与输出电压:

交流稳压电源内置电压传感器(如变压器、霍尔传感器等),实时采集输入电网电压和输出端的电压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可处理的电信号(通常为直流低压信号),传递给控制电路。

检测的精度直接影响稳压效果,因此传感器需具备较高的线性度和抗干扰能力,能准确捕捉电压的微小变化(如±1V的波动)。

信号处理与反馈:

采集到的电压信号经过滤波、放大等处理后,送入比较电路。滤波环节可去除信号中的高频噪声,避免干扰后续判断;放大环节则将微弱的电压变化信号放大,便于控制电路识别。

(二)电压比较与判断环节

设定基准电压:

控制电路中预设了一个稳定的基准电压(如220V对应的基准信号),该基准电压由高精度稳压电路(如基准电压源IC)提供,具有极高的稳定性,不受输入电压和环境温度的影响。

偏差判断:

比较电路将检测到的输出电压信号与基准电压进行对比,计算两者的偏差值。若偏差值在允许范围内(如±1%),则判断输出电压稳定,无需调节;若偏差值超出范围(如输入电压升高导致输出电压超过222V,或输入电压降低导致输出电压低于218V),则触发调节指令。

(三)电压调节环节

驱动调节装置:

当比较电路判断输出电压偏离基准值时,控制电路会根据偏差方向(过高或过低)和大小,向调节装置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如电机驱动信号、电子开关信号等)。

调节装置是稳压电源的“执行机构”,其作用是改变自身的电气参数(如变比、阻抗),从而调整输出电压。例如,当输入电压过高时,调节装置通过降低变比或增加分压,使输出电压降低至基准值;当输入电压过低时,则通过升高变比或减少分压,使输出电压升高至基准值。

动态调节过程:

调节过程是动态进行的,调节装置会根据实时反馈的输出电压信号持续微调,直至输出电压与基准电压的偏差回到允许范围内。这个过程通常在毫秒级时间内完成,确保输出电压不会出现明显波动。

(四)稳定输出环节

输出滤波与保护:

经过调节后的电压信号可能含有少量高频干扰或纹波,需通过输出滤波电路(如电感、电容组成的LC滤波器)进行处理,使输出电压波形更接近理想正弦波,减少对负载设备的影响。

同时,稳压电源内置的保护电路(如过流保护、过压保护)会实时监控输出状态,若发生短路、过载等异常情况,立即切断输出,保护电源和负载设备的安全。

持续稳定供电:

当电网电压再次波动时,上述“检测—比较—调节”过程会重复进行,形成闭环控制,使输出电压始终稳定在设定范围内,为负载提供持续可靠的电力。


二、常见的交流稳压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稳压技术不断迭代,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实现方式,每种技术都有其独特的原理、优势和适用场景。

(一)铁磁谐振式稳压技术(磁饱和式稳压)

工作原理:

该技术利用铁磁材料(如硅钢片)的磁饱和特性实现稳压。核心部件是一个特殊设计的饱和变压器,其铁芯具有非线性磁化曲线——当输入电压升高时,铁芯进入饱和状态,磁化电感急剧减小,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增长缓慢,从而抑制电压升高;当输入电压降低时,铁芯未饱和,磁化电感较大,输出电压随输入电压成比例变化,但通过设计可使输出电压下降幅度小于输入电压下降幅度。

特点与应用:

优势:结构简单(无机械运动部件)、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能承受一定的瞬间过载和短路冲击。

劣势:稳压精度较低(通常为±5%),体积和重量较大,效率随负载变化波动明显,适用于对稳压精度要求不高的场景(如普通家用电器、小型电机)。

(二)伺服电机驱动式稳压技术(机械式稳压)

工作原理:

该技术通过伺服电机驱动碳刷在自耦变压器的绕组上滑动,改变自耦变压器的输出抽头,从而调整输出电压。当输出电压偏离基准值时,控制电路驱动伺服电机正转或反转,带动碳刷移动,改变绕组的接入匝数,实现电压调节。

特点与应用:

优势:稳压精度较高(可达±1%),输出波形失真小(接近正弦波),带载能力强(可用于大功率负载,如工业设备)。

劣势:存在机械运动部件(电机、碳刷),长期使用可能因磨损导致寿命缩短,响应速度较慢(调节时间通常为几十毫秒),不适用于电压快速波动的场景。

(三)数控调压式稳压技术(电子式稳压)

工作原理:

该技术采用全电子电路实现稳压,核心是由晶闸管(SCR)、IGBT等功率半导体器件组成的调压电路。控制电路通过检测输出电压偏差,触发相应的半导体器件导通或关断,改变电路的导通角或切换不同的电压档位,从而调整输出电压。例如,当输入电压过高时,减小晶闸管的导通角,降低输出电压;当输入电压过低时,增大导通角,升高输出电压。

特点与应用:

优势:响应速度快(调节时间可达毫秒级以下),无机械磨损,寿命长,体积小,可实现智能化控制(如远程监控、自动报警)。

劣势:输出波形可能存在一定失真(尤其是在调压过程中),大功率型号成本较高,适用于对响应速度要求高的场景(如精密仪器、医疗设备、数据中心)。

(四)参数稳压技术(如补偿式稳压)

工作原理:

该技术通过改变串联在电路中的补偿元件(如变压器、电抗器)的参数来稳定输出电压。当输入电压变化时,补偿元件产生一个与输入电压变化相反的补偿电压,抵消输入电压的波动,使输出电压保持稳定。例如,输入电压升高10V时,补偿元件产生-10V的补偿电压,输出电压仍维持原值。

特点与应用:

优势:稳压精度高(可达±0.5%),输出波形好,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对电压稳定性要求极高的场景(如实验室仪器、广播电视发射设备)。

劣势: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调节范围相对较窄,通常用于特定的高精度设备。

(五)开关电源式稳压技术(高频开关稳压)

工作原理:

该技术属于直流稳压的衍生应用,先将交流输入电压整流为直流,再通过高频开关电路(工作频率通常为几十kHz至MHz)将直流电压转换为高频交流,经高频变压器变压后,再次整流为直流,最后通过逆变电路转换为稳定的交流输出电压。通过调节开关管的占空比,可**控制输出电压。

特点与应用:

优势: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通常可达85%以上),稳压精度高(±1%),适应电压范围宽(如100-240V通用输入)。

劣势:输出波形可能存在高频噪声,需要复杂的滤波电路,适用于便携式设备、通信设备等对体积和效率要求高的场景。


交流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检测—比较—调节—输出”的闭环控制过程,实时响应电网电压波动,使输出电压维持在稳定范围内,为电气设备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其核心在于精准的电压检测、快速的偏差判断和有效的调节执行,确保设备在电网电压异常时仍能正常运行。

常见的稳压技术各有特点:铁磁谐振式可靠性高但精度较低,伺服电机式精度适中但响应较慢,数控调压式响应快且无机械磨损,参数稳压式精度极高但成本昂贵,开关电源式则兼顾效率与体积。选择时需根据应用场景的精度要求、负载大小、响应速度需求等因素综合考量,例如工业设备可选择伺服电机式,精密仪器优先考虑数控调压式或参数稳压式。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智能化控制的发展,未来的交流稳压电源将朝着更高精度、更快响应、更小型化、更节能的方向发展,同时融合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和自适应调节,进一步提升电力保障的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无论是家庭用电还是工业生产,交流稳压电源都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守护每一台设备的稳定运行,支撑社会的高效运转。


上一篇:充电桩检测设备需要具备哪些核心功能才能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下一篇:交流测试电源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如何根据测试需求选择合适的型号?
© copyright AC Power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7011062号-2
电话:86-512-6809 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