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Preen相关行业讯息在这里

充电桩检测设备主要用于检测哪些关键性能指标和安全隐患?

2025-09-28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充电桩作为连接电网与车辆的核心枢纽,其运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用户充电体验、车辆电池寿命乃至人身财产安全。截至2024年,我国充电桩保有量已突破600万台,但因制造工艺差异、长期高负荷运行、环境侵蚀等因素,部分充电桩存在充电效率衰减、电压波动超标、安全保护失效等问题,甚至引发火灾、触电等安全事故。充电桩检测设备作为“安全卫士”,通过模拟充电场景、采集电气参数、排查潜在风险,实现对充电桩性能与安全的**评估。从生产下线的出厂检测到运营中的定期巡检,从老旧设备的升级改造到新国标适配验证,检测设备贯穿充电桩全生命周期,是保障充电网络安全高效运行的核心支撑。

电动车交直流充电桩测试系统.png

一、充电桩核心性能指标检测:保障充电效率与适配性

充电桩的性能指标直接决定充电速度、设备兼容性与运行稳定性,检测设备需重点聚焦供电能力、充电控制、计量精度等关键维度,确保满足车辆充电需求与行业标准。

(一)供电能力指标检测:充电效率的基础保障

供电能力是充电桩输出电能的核心能力,包括输出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检测设备需验证其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与达标率。

输出电压与电流精度检测

检测指标:电压输出精度(允许偏差±1%)、电流输出精度(允许偏差±2%)、电压纹波峰峰值(直流充电≤2%额定电压,交流充电≤5%额定电压);

检测原理:采用可编程交流电源模拟电网输入,检测设备通过高精度电压/电流传感器实时采集充电桩输出端参数,与设定值对比计算偏差;

设备适配:直流充电桩需使用量程0-1000V、精度0.01级的电压检测模块,交流充电桩需覆盖0-400V三相电压检测;

典型场景:验证60kW直流快充桩在输出300V/200A工况下,实际电压波动是否控制在297-303V范围内,电流偏差不超过±4A。

额定功率与动态负载能力检测

检测指标:额定功率输出稳定性(持续1小时输出偏差≤5%)、动态负载响应时间(电流从0%突变为100%时,响应时间≤100ms);

检测原理:通过电子负载模拟车辆电池的动态充放电需求,检测充电桩在功率突变时的输出调节能力;

设备适配:需选用可模拟脉冲、阶梯等动态负载的电子负载(功率容量≥1.2倍充电桩额定功率);

典型场景:测试120kW充电桩在负载从20kW突增至120kW时,输出功率能否在100ms内稳定,且电压波动不超过±5V。

(二)充电控制与通信协议检测:设备兼容的核心支撑

充电桩需通过通信协议与车辆实现信息交互,控制充电启停与参数调节,协议兼容性与控制逻辑直接影响充电成功率。

通信协议一致性检测

检测指标:国标GB/T18487.1-2023协议兼容性、报文交互完整性、故障响应及时性(协议超时响应≤1s);

检测原理:利用协议分析仪模拟新能源汽车BMS(电池管理系统),与充电桩进行握手、参数配置、充电控制等全流程报文交互,排查协议漏洞;

设备适配:支持CAN/LIN总线、以太网等通信接口,可解析GB/T、CCS、CHAdeMO等主流协议;

典型场景:验证充电桩与不同品牌电动车的通信适配性,确保充电参数协商成功率≥99%,无报文丢失或解析错误。

充电控制逻辑检测

检测指标:启停控制响应时间(≤500ms)、恒流/恒压模式切换平滑性(切换时电压波动≤2%)、充满自动断电精度(SOC达到100%后30s内断电);

检测原理:通过上位机软件模拟BMS充电需求信号,监测充电桩在不同充电阶段的输出模式切换与状态响应;

设备适配:具备信号发生与状态采集功能,支持充电曲线自定义编辑;

典型场景:测试充电桩从恒流充电阶段(300V/200A)切换至恒压阶段(400V/50A)时,输出电压无突变,电流平滑下降。

(三)计量精度检测:收费公平的关键依据

充电桩的电能计量精度直接关系到用户与运营商的经济利益,需符合国家计量法规要求。

电能计量误差检测

检测指标:有功电能计量误差(±1%)、费率计算准确性(与电能值匹配偏差≤0.1元);

检测原理:采用标准功率源输出已知功率的电能信号,对比充电桩计量值与标准值的偏差;

设备适配:使用0.05级及以上精度的标准功率源,支持有功、无功电能计量检测;

典型场景:对输出100kWh电能的充电桩进行检测,确保其计量值在99-101kWh范围内,费率计算与当地电价标准完全匹配。

时钟准确性检测

检测指标:时钟日差(≤±5s)、断电后时钟保持时间(≥72小时);

检测原理:通过时钟校准仪对充电桩内置时钟进行校准,断开电源后静置72小时,检测时钟偏差;

设备适配:具备时钟信号发生与比对功能,精度≤±0.1s/天;

典型场景:确保充电桩在断电3天后恢复供电时,时钟偏差不超过25s,避免因时钟错误导致计费异常。


二、充电桩安全隐患排查:守护充电全流程安全

充电桩作为高压电气设备,在电网侧、设备侧、用户侧均存在安全风险,检测设备需精准识别电气安全、防护性能、异常响应等方面的隐患,防范安全事故。

(一)电气安全隐患检测:杜绝触电与设备烧毁风险

电气安全是充电桩运行的底线,检测设备需重点排查绝缘失效、接地不良、过流过压等隐患,符合GB18487.1-202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

绝缘性能检测

检测指标:绝缘电阻(电源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500MΩ)、耐电压强度(交流充电桩1.5kV/1min,直流充电桩2kV/1min);

检测原理: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测量绝缘电阻,通过耐压测试仪施加额定电压,观察是否存在击穿、闪络现象;

设备适配:耐电压测试仪量程0-5kV,绝缘电阻测试仪量程0-1000MΩ;

典型隐患:充电桩内部电路板受潮导致绝缘电阻降至100MΩ以下,或电缆老化引发耐压测试击穿,易造成外壳带电触电。

接地系统检测

检测指标:保护接地电阻(≤4Ω)、接地连续性(回路电阻≤100mΩ);

检测原理:采用接地电阻测试仪通过三极法测量接地电阻,用低电阻测试仪检测接地回路连续性;

设备适配:接地电阻测试仪精度±1%,支持0-10Ω量程测量;

典型隐患:接地螺栓松动导致接地电阻升至10Ω以上,或接地电缆截面积不足引发过热,无法有效泄放故障电流。

过流、过压保护检测

检测指标:过流保护动作电流(1.1-1.5倍额定电流)、过压保护动作电压(1.1-1.2倍额定电压)、保护响应时间(≤100ms);

检测原理:通过可编程电源模拟过流、过压故障,监测充电桩保护装置的动作阈值与响应速度;

设备适配:具备故障电流/电压模拟功能,响应时间测量精度≤1ms;

典型隐患:保护装置参数漂移导致过流时未及时跳闸,或响应延迟引发功率模块烧毁,甚至蔓延成火灾。

(二)防护性能隐患检测:适配复杂运行环境

充电桩多部署于户外或半户外环境,需具备防尘、防水、防腐蚀等防护能力,检测设备需验证其在恶劣环境下的安全稳定性。

IP防护等级检测

检测指标:户外充电桩IP54及以上,车载充电桩IP67及以上;

检测原理:防尘测试在沙尘试验箱中进行(100g/m³沙尘浓度,持续2小时),防水测试通过喷水装置模拟不同方向喷水;

设备适配:沙尘试验箱、IPX1-IPX9K防水测试设备;

典型隐患:户外充电桩密封胶老化导致IP等级降至IP43,雨天进水引发短路,或沙尘堵塞散热孔导致内部元件过热。

环境适应性检测

检测指标:工作温度(-20℃至+55℃)、相对湿度(≤95%RH)、振动冲击耐受(10Hz-2000Hz,5g加速度);

检测原理:在高低温湿热试验箱中模拟极端温湿度,通过振动台施加冲击载荷,监测充电桩运行状态;

设备适配:高低温湿热试验箱控温精度±0.5℃,振动台加速度精度±2%;

典型隐患:北方地区冬季低温导致充电桩电解液凝固无法启动,或沿海高湿环境引发电路板腐蚀,影响控制功能。

(三)异常工况与功能安全检测:防范突发故障风险

充电桩在充电过程中可能遭遇通信中断、负载突变、电网波动等异常工况,检测设备需验证其故障处理与安全容错能力。

通信中断保护检测

检测指标:通信中断后充电停止时间(≤1s)、重启后状态恢复准确性;

检测原理:在充电过程中人为切断充电桩与BMS的通信,监测充电停止响应与重启后的参数恢复情况;

设备适配:具备通信链路控制功能,支持CAN总线、以太网通信中断模拟;

典型隐患:通信中断后充电桩未及时停止充电,导致电池过充鼓包,或重启后参数错乱引发充电异常。

电池反向放电检测

检测指标:反向放电保护动作电流(≤5A)、保护响应时间(≤50ms);

检测原理:通过电子负载模拟电池反向放电工况,监测充电桩反向保护装置的动作性能;

设备适配:可模拟双向电流的电子负载,电流测量精度±0.1%;

典型隐患:反向放电保护失效导致电池能量反向流入充电桩,烧毁整流模块,甚至引发电池起火。

雷击浪涌防护检测

检测指标:差模浪涌耐受(2kV)、共模浪涌耐受(4kV),符合IEC61000-4-5标准;

检测原理:通过浪涌发生器向充电桩电源端口施加浪涌脉冲,观察设备运行状态;

设备适配:浪涌发生器电压范围0-10kV,支持1.2/50μs电压波、8/20μs电流波;

典型隐患:浪涌防护器件老化导致耐受能力下降,雷雨天气遭遇雷击时无法有效钳位过电压,损坏主控芯片。


三、不同类型充电桩的专项检测重点

交流充电桩与直流充电桩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差异显著,检测设备需针对其特性制定专项检测方案,确保覆盖核心风险点。

(一)交流充电桩(慢充)专项检测

关键性能:输出频率精度(50Hz±1Hz)、功率因数(≥0.95)、谐波畸变率(THD≤5%);

安全隐患:车载充电机(OBC)兼容性、插座温升(≤60K)、漏电保护动作电流(≤30mA,动作时间≤0.1s);

检测重点:模拟不同品牌车辆的OBC负载,验证充电成功率;测量插座在满负荷运行时的温升,避免因接触不良引发火灾。

(二)直流充电桩(快充)专项检测

关键性能:充电电压范围(200V-1000V)、最大输出电流(≤500A)、充电效率(≥90%);

安全隐患:绝缘监测功能(实时监测电池与车身绝缘状态)、接触器吸合可靠性、冷却系统故障保护;

检测重点:验证绝缘监测装置在电池绝缘下降时的报警与断电功能;测试冷却风扇故障时,充电桩是否能立即降额或停机。


四、充电桩检测的标准依据与发展趋势

充电桩检测需严格遵循国家与行业标准,确保检测结果的权威性与公正性,同时随着技术发展,检测设备正朝着智能化、一体化方向演进。

(一)核心检测标准

国家强制性标准:GB18487.1-202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18487.2-2023《第2部分:交流充电设施》、GB/T18487.3-2023《第3部分:直流充电设施》;

计量检定标准:JJG1148-2018《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检定规程》、JJG1149-2018《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检定规程》;

国际标准:IEC6185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SAEJ1772《电动车辆传导充电耦合器》。

(二)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化检测:集成AI算法的检测设备可自动识别充电桩型号与参数,生成定制化检测方案,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预判设备寿命;

便携式检测:开发轻量化、手持式检测仪器(重量≤5kg),适配运营场景的现场巡检,支持一键完成绝缘、接地、计量等多项检测;

在线实时监测: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检测设备与充电桩联网,实现24小时实时监测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异常时自动报警;

多协议兼容检测:针对换电模式、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检测设备需支持换电连接器性能、无线充电效率等专项检测。


充电桩检测设备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对性能指标的精准量化与安全隐患的**排查,构建起充电桩全生命周期的质量防线——从生产端确保设备符合标准,从运营端保障运行稳定,从维护端预判故障风险。每一项性能指标的检测,都是对充电效率与兼容性的保障;每一个安全隐患的排查,都是对人身财产安全的守护。

随着新能源汽车向高电压、大电流快充方向发展,以及智能充电、V2G(车辆到电网)等技术的普及,充电桩的检测需求将更加复杂——需覆盖更高电压等级(如1500V)、更大电流范围(如1000A)的性能检测,以及双向功率流动、网络安全等新型安全隐患的排查。这要求检测设备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提升检测精度与适配能力。对于检测机构与运营商而言,需选择符合标准的检测设备,建立“出厂检测-定期巡检-故障复检”的全流程检测体系;对于研发企业而言,需以检测数据为导向优化产品设计。唯有如此,才能推动充电桩产业向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发展,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若需针对特定类型充电桩(如超充桩、换电桩)的检测方案进行深入分析,可提供设备参数与应用场景,获取定制化指导。


上一篇:军用电源的体积和重量为何比普通电源更严格?
下一篇:交流电源的主要功能和应用场景有哪些?适用于哪些行业?
© copyright AC Power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7011062号-2
电话:86-512-6809 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