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Preen相关行业讯息在这里

在长时间老化测试中,交流测试电源的稳定性如何保证?

2025-07-28

在电子设备、电力系统、新能源产品等领域的研发与生产过程中,长时间老化测试是验证产品可靠性的关键环节。这类测试往往持续数十、数百甚至数千小时,旨在模拟产品在长期使用中的工况,暴露潜在的设计缺陷或材料疲劳问题。而交流测试电源作为老化测试的“能量核心”,其输出电压、电流、频率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若电源稳定性不足,轻则导致测试数据失真,重则可能误判产品性能,甚至因电压波动损坏被测设备。因此,保证长时间老化测试中交流测试电源的稳定性,是整个测试过程的核心挑战。

交流电源.png

一、源头把控:选择适配的交流测试电源

(一)优先选择高稳定性电源型号

交流测试电源的稳定性与其设计指标密切相关,在选型阶段需重点关注以下参数:

电压调整率与负载调整率:电压调整率反映输入电压波动时输出电压的稳定能力(通常要求≤0.1%),负载调整率反映负载变化时输出电压的稳定能力(通常要求≤0.5%)。这两项指标越低,电源在复杂工况下的稳定性越好,尤其适合老化测试中负载可能随被测设备发热而变化的场景。

频率精度与稳定度:对于需要模拟特定电网频率(如50Hz/60Hz)的测试,电源的频率精度应控制在±0.01Hz以内,稳定度≤0.005%/h,避免因频率漂移影响被测设备的工作状态(如电机、变压器等对频率敏感的部件)。

波形失真度:理想的交流电源输出应为正弦波,波形失真度(THD)需≤1%(纯阻性负载下),否则高次谐波可能干扰被测设备的电路,导致测试结果异常。在长时间测试中,低失真度还能减少电源自身的发热损耗,延长连续运行寿命。

(二)关注电源的功率冗余设计

长时间老化测试中,被测设备可能处于满负荷甚至短时过载状态,若交流测试电源的额定功率仅勉强满足需求,容易因长期满负荷运行导致元器件发热加剧、性能衰减,进而影响稳定性。因此,选型时应预留足够的功率冗余,通常建议电源额定功率为被测设备最大功耗的1.2-1.5倍。例如,测试一台额定功率10kW的逆变器时,应选择12-15kW的交流测试电源,确保电源在非满负荷状态下运行,降低过热风险。


二、环境控制:为电源稳定运行创造条件

(一)温度与湿度的精准调控

温度控制:交流测试电源的核心元器件(如变压器、IGBT、电容等)对温度极为敏感,环境温度每升高10℃,部分元器件的寿命可能缩短一半。因此,测试环境温度需控制在15-30℃,并配备恒温空调系统,避免温度剧烈波动(每小时温差≤5℃)。同时,电源周围应预留至少50cm的散热空间,确保风扇强制散热或自然散热通道畅通,必要时可加装独立散热风扇或冷风机,将电源表面温度控制在60℃以下。

湿度控制:环境相对湿度需保持在40%-60%之间。湿度过高(>70%)可能导致电源内部电路受潮短路、金属部件锈蚀;湿度过低(<30%)则易产生静电,干扰电路信号。可通过除湿机、加湿器配合温湿度传感器实现自动调节,尤其在梅雨季节或干燥地区,需加强湿度监控。

(二)防尘与防振动措施

防尘处理:长时间运行的电源内部若积累灰尘,会阻碍散热、增加电路绝缘电阻下降的风险。测试环境应保持洁净,地面可铺设防静电地板,定期用无尘布清洁电源表面及通风口;对于长期不关机的电源,可在进风口加装防尘网(每周清洗一次),并每3个月进行一次内部除尘(需专业人员操作,避免损坏元器件)。

防振动与电磁干扰:电源应安装在稳固的工作台或机柜中,避免与振动源(如水泵、大型电机)直接接触,必要时可加装防震垫减少机械振动对元器件的影响。此外,测试区域需远离强电磁干扰源(如电焊机、高频炉),电源输入输出线应采用屏蔽线,并与其他强电电缆分开布线,降低电磁耦合干扰。


三、技术优化:通过电路设计与智能调控保障稳定性

(一)电源内部的稳压与滤波设计

多级稳压电路:高品质交流测试电源通常采用多级稳压设计,例如前级通过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稳定输入电压,中间级通过DC/DC变换实现直流电压的精准调节,后级通过逆变电路输出稳定的交流电压。这种多级调控机制能有效抑制输入电网的波动(如电压跌落、浪涌),确保输出电压的稳定度在±0.5%以内。

高效滤波网络:电源输出端需配备LC滤波电路(电感+电容)或π型滤波电路,滤除逆变过程中产生的高次谐波,使输出波形更接近理想正弦波。同时,在输入端加装浪涌保护器(SPD)和EMI滤波器,防止电网中的雷击浪涌、脉冲干扰侵入电源内部,影响其控制电路。

(二)智能监控与动态调节系统

实时参数监测:通过电源自带的监控接口(如RS485、USB、以太网)或外接数据采集模块,实时监测输出电压、电流、频率、功率、温度等参数,采样频率不低于1次/秒,并设置阈值报警(如电压波动超过±1%时触发声光报警)。部分高端电源还支持远程监控,可通过电脑或手机APP查看实时数据,及时发现异常。

动态负载适应:在老化测试中,被测设备的负载可能随温度、时间发生变化(如电阻值漂移、半导体器件特性变化),交流测试电源需具备快速响应的动态调节能力,当负载变化率≤50%/s时,输出电压的恢复时间应<10ms,避免电压过冲或跌落。这一功能通常通过PID(比例-积分-微分)闭环控制算法实现,确保输出参数在负载波动时仍保持稳定。


四、运维管理:通过规范操作延长稳定运行周期

(一)定期维护与校准

日常检查:每日测试前检查电源的连接线是否松动、接口是否氧化(可定期用酒精擦拭接口)、风扇是否正常运转;测试过程中记录输出参数的波动范围,若发现异常(如电压波动增大、异响、异味),应立即停机检查。

定期校准:按照国家计量规范,交流测试电源需每年进行一次专业校准,通过标准仪器(如高精度功率分析仪、示波器)校验输出电压、电流、频率的精度,确保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如电压精度≤±0.2%FS)。对于长期高负荷运行的电源,可每6个月校准一次,避免元器件老化导致的参数漂移。

元器件寿命管理:电容、风扇等易损件有明确的使用寿命(如电解电容寿命约5-8年,风扇约3-5年),应建立台账记录使用时间,提前更换接近寿命极限的部件,避免突发故障。

(二)负载规划与停机保护

负载均衡分配:若多台被测设备共用一台交流测试电源,需合理分配负载,避免某一相电路过载(三相电源各相负载不平衡度应≤10%)。例如,三相15kW电源的每相负载应控制在5kW左右,防止单相过载导致电源保护停机。

多重保护机制:确保电源具备过压、过流、过温、短路等保护功能,当出现异常时能快速切断输出(响应时间<100μs),保护被测设备和电源自身。同时,设置合理的保护阈值(如过流保护设为额定电流的1.2倍),避免因瞬时冲击误触发保护。


在长时间老化测试中,交流测试电源的稳定性是测试结果可靠性的基石,其保障措施需贯穿“选型-环境-技术-运维”全流程:从源头选择高稳定性、高冗余度的电源,到通过恒温恒湿、防尘防震的环境控制减少外部干扰,再依托多级稳压、智能调控的技术设计实现精准输出,最后通过定期维护、规范操作延长稳定运行周期。

随着电子设备向高功率、高集成度发展,老化测试的时间更长、环境更复杂,对交流测试电源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结合数字孪生技术(实时模拟电源运行状态)、AI预测性维护(通过数据分析提前预警故障)等创新手段,将进一步提升电源的长期稳定运行能力,为产品可靠性测试提供更坚实的支撑——毕竟,只有电源稳定如一,才能让每一次老化测试都成为产品质量的“试金石”。


上一篇:军用电源是否已经开始采用民用级的高效转换技术?军用标准如何平衡性能与成本?
下一篇:在电动汽车充电测试中,电网模拟器需要具备哪些特殊功能?
© copyright AC Power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7011062号-2
电话:86-512-6809 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