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Preen相关行业讯息在这里

直流测试电源的输出精度对测试结果影响大吗?

2025-09-17

在电子研发、工业生产、质检认证等领域,直流测试电源是为被测设备提供稳定、可控直流电能的关键工具,广泛应用于芯片老化测试、电池充放电验证、功率器件性能评估等场景。被测设备的性能参数(如功耗、效率、稳定性)与供电电压、电流的精准度高度相关,而直流测试电源的输出精度直接决定了供电参数的实际偏差范围。无论是验证精密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稳定性,还是测试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充放电效率,输出精度的细微差异都可能导致测试结果失真,甚至引发对产品性能的误判。

大功率可编程直流电源.png

一、直流测试电源输出精度的核心定义与衡量指标

输出精度是指直流测试电源的实际输出参数(电压、电流)与设定值之间的吻合程度,反映了设备对供电参数的控制能力。其性能通常通过以下四项核心指标综合衡量:

(一)设定精度

设定精度是指电源输出参数的实际值与面板或软件设定值之间的偏差,通常以“±(%设定值+偏移量)”表示,是评估输出精度最基础的指标。

例如,某直流测试电源的电压设定精度为±(0.1%设定值+5mV),若设定电压为10V,实际输出电压的偏差范围为±(10V×0.1%+5mV)=±15mV,即实际输出在9.985V-10.015V之间;

高端直流测试电源的电压设定精度可达到±(0.01%设定值+1mV),而经济型机型可能仅为±(0.5%设定值+20mV),偏差范围相差一个数量级。

(二)负载调整率

负载调整率是指当被测设备的负载电流在额定范围内变化时(如从10%额定电流突增至100%),电源输出电压维持稳定的能力,反映了负载波动对输出精度的影响,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优质直流测试电源的负载调整率可控制在0.01%以下,即负载电流满量程变化时,输出电压偏差不超过额定值的0.01%;

劣质电源的负载调整率可能超过0.5%,在负载突变时会出现明显的电压跌落或抬升,破坏输出稳定性。

(三)纹波与噪声

纹波与噪声是指叠加在直流输出信号上的交流干扰成分,其中纹波是电源自身整流滤波不完善产生的周期性信号,噪声是随机干扰信号,两者以“峰-峰值(Vpp)”或“有效值(Vrms)”衡量。

精密直流测试电源的纹波与噪声可低至1mVpp以下,适用于对供电纯净度要求极高的场景;

普通电源的纹波与噪声可能超过50mVpp,会对被测设备的信号采集与处理产生干扰。

(四)温度稳定性

温度稳定性是指当环境温度在工作范围内变化时(如从0℃升至40℃),电源输出参数的漂移程度,通常以“ppm/℃”(每摄氏度百万分比)表示。

工业级直流测试电源的温度稳定性一般为50ppm/℃-100ppm/℃,即温度每变化1℃,输出参数偏差不超过额定值的0.005%-0.01%;

实验室级高精度电源的温度稳定性可达到10ppm/℃以下,能在宽温环境下保持输出精度。


二、输出精度对关键测试场景结果的具体影响

不同行业的测试需求对直流测试电源的输出精度有差异化要求,精度不足可能导致测试数据失真、产品性能误判,甚至引发安全风险。以下是四类典型场景的影响分析:

(一)电子元器件参数测试:影响性能评估的准确性

电阻、电容、晶体管、芯片等电子元器件的参数对供电电压、电流极为敏感,输出精度不足会直接导致测试数据偏差。

半导体器件特性测试中的影响:

测试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β)时,需提供精准的偏置电压与电流。若直流测试电源的电压设定精度仅为±0.5%:

设定1.5V偏置电压时,实际输出可能在1.4925V-1.5075V之间波动,导致二极管正向电流测试偏差超过5%,无法准确判断器件是否符合设计规范;

测试MOS管的阈值电压时,纹波与噪声超过10mVpp会干扰栅极电压信号,使阈值电压测试结果分散性增大,影响批量筛选的准确性。

精密电阻/电容测试中的影响:

测量高精度电阻(如0.1%精度的贴片电阻)的实际阻值时,需通过恒流源供电并检测电压降(欧姆定律)。若恒流源的电流设定精度为±0.2%:

设定10mA测试电流时,实际电流偏差可达±20μA,测量1kΩ电阻时,电压降偏差为±20mV,导致阻值计算偏差2Ω,超过电阻本身的精度等级,无法有效区分合格与不合格产品。

(二)电池充放电测试:影响容量与循环寿命评估的真实性

锂电池、铅酸电池等储能器件的充放电测试对电源精度要求严苛,精度不足会导致电池容量误判、循环寿命测试失真。

电池容量测试中的影响:

电池容量以“安时(Ah)”计量,需通过恒定电流充电至额定电压后,再以恒定电流放电至截止电压。若充放电电源的电流设定精度为±1%:

测试10Ah锂电池时,设定1A充电电流,实际电流可能在0.99A-1.01A之间,充电10小时后,实际充电容量偏差为±0.1Ah,导致容量测试误差超过1%;

若电压截止值偏差超过50mV(如额定截止电压3.0V,实际为2.95V或3.05V),会使放电容量测试偏差超过2%,无法准确评估电池的实际续航能力。

循环寿命测试中的影响:

电池循环寿命测试需经历数百至数千次充放电循环,输出精度的累积偏差会显著影响测试结果。若每次充电电压偏高100mV:

锂电池长期在过压状态下充电,会加速电解液分解与电极老化,导致循环寿命测试值比真实值缩短30%以上,误判电池的可靠性;

电流纹波超过50mVpp会加剧电池内部极化效应,使循环过程中温度升高,进一步放大寿命测试的偏差。

(三)功率电子设备效率测试:影响能效等级判定的公正性

逆变器、DC/DC变换器、充电器等功率电子设备的效率(输出功率/输入功率)是核心性能指标,输出精度不足会导致效率计算偏差,影响能效等级判定。

DC/DC变换器效率测试中的影响:

测试12V转5VDC/DC变换器的效率时,需精准测量输入电压、电流与输出电压、电流。若输入侧直流电源的电压精度为±0.5%,电流精度为±1%:

设定输入电压12V、输入电流2A时,实际输入功率偏差可达±(12V×0.5%×2A+12V×2A×1%)=±0.36W,若变换器实际效率为90%(输出功率21.6W),则效率测试偏差超过1.6%;

负载调整率差的电源在输出电流变化时,电压波动会导致输出功率计算偏差,使不同负载点的效率曲线失真,无法准确找到效率最优区间。

充电器能效测试中的影响:

充电器能效需符合国标(如GB20943-2013)要求,输出精度不足会导致能效测试数据不被认可。若充电器输出电压设定为5V,电源实际输出5.1V:

测试充电电流2A时,实际输出功率比设定值高4%,而输入功率测量准确的情况下,会导致能效计算值偏高4%,使不合格产品“伪装”成合格产品;

纹波过大还会干扰功率分析仪的测量精度,进一步放大能效测试的偏差。

(四)精密仪器与控制系统测试:影响运行稳定性评估的可靠性

PLC、传感器、精密测量仪器等设备对供电精度极为敏感,即使微小的电压波动也可能影响其运行稳定性,输出精度不足会掩盖或放大设备的缺陷。

精密传感器输出测试中的影响:

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通常为毫伏级(如4-20mA电流信号或0-5V电压信号),直流电源的纹波与噪声会直接叠加在输出信号上。若电源纹波为20mVpp:

传感器输出0-5V信号时,纹波导致的信号波动占比达0.4%,超过多数传感器±0.2%的精度等级,使测试中无法区分是传感器自身的误差还是电源干扰;

电压设定偏差100mV会导致传感器零点漂移,使温度测量误差超过2℃(对应每50mV漂移1℃的传感器),无法满足工业测温需求。

控制系统供电测试中的影响:

PLC控制系统的逻辑电路通常由5V或3.3V直流电源供电,电压偏差超过5%可能导致逻辑错误。若电源电压精度为±1%,温度稳定性为100ppm/℃:

环境温度从20℃升至40℃时,5V电源的电压漂移可达5V×100ppm/℃×20℃=10mV,叠加设定偏差50mV,总偏差达60mV,接近逻辑电路的容错极限;

负载突变时电压跌落超过100mV,可能导致PLC程序运行中断,测试中误判为控制系统自身的抗干扰能力不足。


三、输出精度不足导致的测试风险与后果

直流测试电源输出精度不足不仅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还可能引发产品质量、市场准入、研发效率等多方面的风险,对企业造成实质性损失:

(一)产品质量风险: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或合格产品被误判

“漏检”风险:精度不足导致测试中未发现产品的性能缺陷,如低精度电源测试的传感器实际误差超标,流入市场后会导致工业设备测量不准,引发生产事故;

“误判”风险:精度偏差使合格产品被判定为不合格,如电池容量因电源偏差被低估,企业可能销毁大量合格产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二)标准合规风险:测试数据不被认可,影响市场准入

国内外针对电子设备、电池、功率器件的认证标准(如IEC61347、UL1950、GB/T18287)对测试电源的精度有明确要求,若使用精度不达标的电源:

第三方认证机构可能拒绝认可测试数据,导致产品无法获得认证证书,延误上市时间;

出口型企业可能因测试数据不符合进口国标准,面临海关扣押、退货等风险,损害企业声誉。

(三)研发效率风险:误导设计方向,增加研发成本

在产品研发阶段,不准确的测试数据会引导工程师做出错误的设计决策:

工程师可能针对电源精度不足导致的“问题”进行优化,如为解决传感器信号波动而增加不必要的滤波电路,浪费研发资源;

多次重复测试验证会延长研发周期,在技术迭代快速的电子行业中,可能错失市场先机。


四、基于测试需求的输出精度选型与优化策略

为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需结合具体测试场景选择合适输出精度的直流测试电源,并通过科学使用方法进一步提升测试质量。

(一)精准选型:匹配场景需求,明确精度指标

按被测设备精度等级选型:

测试高精度电子元器件(如0.1%精度电阻、芯片),应选择电压设定精度≤±0.05%、纹波≤2mVpp的实验室级直流测试电源;

测试普通消费电子设备(如手机充电器),可选择电压设定精度±0.1%、纹波≤20mVpp的工业级电源,平衡精度与成本。

按测试项目核心需求选型:

电池充放电测试需优先关注电流精度与纹波指标,选择电流设定精度≤±0.1%、纹波≤5mVpp的电源,避免影响容量与寿命测试;

功率电子设备效率测试需同时关注电压与电流精度,选择两者精度均≤±0.1%、负载调整率≤0.05%的电源,确保功率计算准确。

关注环境适应性指标:

在高温、低温等恶劣环境下测试时,需选择温度稳定性≤50ppm/℃的电源;在负载频繁变化的场景(如电机驱动测试),需选择负载调整率≤0.02%的电源,避免负载波动影响精度。

(二)使用优化:减少精度偏差,提升测试质量

设备预热与校准:

开机后预热30分钟以上,待电源内部器件温度稳定后再进行测试,可减少温度漂移导致的精度偏差;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专业校准,通过高精度万用表、功率分析仪等设备检测设定精度、负载调整率等指标,确保符合测试要求。

测试系统优化:

使用粗线径、低阻抗的连接线缆,缩短电源与被测设备的距离,减少线路损耗导致的电压降(如10A电流通过1米长2.5mm²线缆,电压降约0.076V);

避免电源与大功率设备(如电机、电焊机)共用同一供电回路,减少电磁干扰对纹波与噪声的影响。

参数设置与操作规范:

根据被测设备的额定参数选择合适的电源量程,避免“大量程测小参数”(如用100V量程测试5V电压),量程匹配可提升设定精度;

测试前通过软件或面板进行“预调”,先将输出电压调至接近设定值,再逐步微调至目标值,减少阶跃变化导致的暂态偏差。


五、直流测试电源输出精度的发展趋势

随着电子设备向小型化、高精度、高可靠性方向发展,直流测试电源的输出精度技术也在持续升级,呈现三大发展趋势:

(一)高精度化与低纹波化

采用多环路反馈控制、精密基准电压源(如REF5050,精度0.02%)等技术,电压设定精度已突破±0.005%,纹波与噪声可低至0.1mVpp以下,满足芯片级精密测试需求。

(二)数字化与智能化

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与FPGA实现输出参数的精准控制,支持远程校准与精度补偿;集成AI算法的电源可实时监测负载变化,自动调整控制参数,维持输出精度稳定。

(三)宽量程与高动态响应

在保证高精度的同时,电源量程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如0-1000V电压、0-500A电流),且负载调整率与响应速度同步提升,可适应从微小电流(μA级)到超大电流(kA级)的各类测试场景。


直流测试电源的输出精度绝非可有可无的“细节指标”,而是决定测试结果真实性与可靠性的“核心基石”。它直接关联到产品的研发质量、生产良率与市场竞争力,在电子、新能源、工业控制等高度依赖测试验证的行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电子设备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与测试标准的日趋严苛,对直流测试电源输出精度的要求也将持续升级。因此,深入理解输出精度的影响机制,科学选型与使用设备,不仅是提升测试准确性的技术需求,更是推动产品高质量发展、保障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支撑。未来,随着数字化控制与精密电子技术的持续突破,直流测试电源将实现“高精度、宽量程、智能化”的深度融合,为各类测试场景提供更可靠的供电保障。


上一篇:电网模拟器的动态响应速度对测试结果有何影响?
下一篇:可编程交流电源与普通电源有什么区别?
© copyright AC Power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7011062号-2
电话:86-512-6809 8868